
前面提到了企业的进化力很难,能否再展开讲讲?史伟 持续的进化,无论是对于企业家还是我们投资者,都是很难的。1.01的365次方是37.8,0.99的365次方是0.03。每一天进步一点点,365天后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一个容器的变大过程里,它使用的钢材材料是以平方速度上升,但体积却是以立方的速度上升。
无论戴森在吸尘器领域技术有多么先进,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电池、整车制造水平和工艺等方面,对于戴森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不可否认,电动车这块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对于戴森来说,挑战明显大于机遇。4詹姆斯·戴森100%控股,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
陈玮:到我对沈总刚刚说的业务不是太熟,但是我蛮感兴趣的是那个摄像头,(监控)那个人抽烟、看手机,这也是一个创新,挺好的。刚刚因为话题讲到创新当中还有没有什么坑,坑挺多的。我分享两个坑。第一个坑跟人有关系的,创新跟团队人的构成是有关系的,能力是有关系的。我们很多创新有一个很大的假设,我们赋予这个团队创新是他们的能力,能够承担这件事的,但是恰恰相反,今天这一波创新的推动是由科技推动的,其实不仅需要创新团队里有这么一部分懂科技的,还要懂业务的,懂科技和懂业务的还不能合合在一起,还得知道怎么把科技改变业务,这当中涉及到很多文化和试错的机制在里面。复合型人才其实很难找的,一般都是公司自己培养,市场上确实非常难找,稀缺的。很多公司可能在一个创新的目标下面有时往往会忽略掉团队的能力构成,造成很多创新是速度非常缓慢的,或者止步不前,或者方向错掉了。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很可惜的。
史伟 2015年虽然市场大幅波动,成长股整体表现很好,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四季度的时候用较高仓位抓到了成长股反弹。到了2016年开年就碰到熔断,回撤较大。我当时有些执拗,就觉得我自己买这个公司的话没有道理这么跌。不认输的精神是好的,但如果在不正确的地方就是冥顽不灵。
关于注册和审批制。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差异,好像大家觉得注册制和审批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我们现在审批制就是未来的注册制,未来的注册制就是审批制,注册也是需要人注册,那么将来的注册需要有一批人来负责这个事儿。我去过美国的纽约交易所,他们的注册也要层层有人看材料,我们也是一样。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差异,这是由于我们的各地包括地方政府,包括我们的企业有非常强烈的上市冲动,没有任何制度能够阻挡这个冲动。将来注册制也好,一下好几百家上,审批制也是几百家上,可能之后有一批好的企业上的快一些,只能做这样的假设了,这是第四个观点。
因为戴森品牌从诞生以来,就极其重视研发,一直以黑科技标榜自己,然而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竟然有如此高频次的质量问题,是极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戴森在欧美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在亚洲新兴市场又正蓬勃发展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内品牌还是外资品牌,无论品牌是大是小,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看产品的工艺质量和可靠性,其次就是用户体验。如果这两点其中有一点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品牌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就是时间问题。因为无论是国内用户还是国外的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是一样的,这一点必须引起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