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核漏洞在这些冒充或者伪造他人信息,诈骗“京东白条”额度的判例中,一个细节令办案律师不解。“被告人明明是拿别人的身份证去面签的,京东的面签官为何就看不出来呢?而且面签视频还要录制上传到京东总部,为何就没有人把关呢?”3月8日,在天心法院,一名辩护律师对澎湃新闻说,“这就是京东公司自身无法回避的审核漏洞。京东作为一家知名企业,其风控是有疑问的。”
搞诈骗的大学生3月8日下午,天心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内,合议庭经过两轮休庭后,宣布了判决结果。9名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被告人,各自领刑之后,被法警押解出庭。这时,旁听席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终于隐忍不住,痛哭起来。他的妻子默默地在一旁给他递纸巾。他们的儿子李某获刑1年8个月。案发前,他刚从某师范学校毕业。
(四)募投项目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63亿新股,募资8亿余元。募资用途为三个项目:年产6000万平方米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项目、年产4200万米特殊复合材料用玻璃纤维布项目、新建研发中心项目。(五)关注点1、原材料供应商、客户双集中公司产品电子布的主要的原材料为超细、极细电子纱,由日本、美国等少数原材料厂商主导。报告期内,公司从前五名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额占同期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均超过90%。
推销员会将所有被骚扰过的人分类标记:A意愿强烈、B需多次回访、R放弃。但记者查询通话记录发现,多数明确拒绝的人仍会被标记为A。公司规定,只有连续拒绝三次以上、多次破口大骂、空号和停机的消费者才能标记为R,但如标记R太多,推销员就会被负责人约谈。因此,推销员从“公海”获取数据时,即使被标记了R的人,他们仍会锲而不舍地骚扰。
03律师:售卖“朋友圈炫富”素材属违法低价购买朋友圈“炫富”视频,在暴露买家虚荣心的同时,其带来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称,未经他人允许售卖其照片、视频的做法属于违法。第一,涉嫌侵犯照片著作权人对该照片享有的知识产权;第二,销售公民的生活照、真人微信头像等照片还涉嫌侵犯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等;第三,严重的还涉嫌构成犯罪,商家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购买并使用他人照片的,也应当根据其具体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李旻指出,若有不法分子购买朋友圈素材后,刻意伪造个人信息与他人接触,则存在诈骗嫌疑。“事实上,利用他人照片伪造身份进行电信诈骗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伪造行为会更加具有迷惑性,更难被识别。”有业内人士分析,“炫富”等视频的买卖则可能带来买家个人隐私的泄露:一方面,网络上购买的视频有可能包含病毒,‘收货’后可能导致手机、电脑中毒,威胁到自己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买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提供自己的微信账户、照片、声频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朋友圈炫富’产业链的背后,既有人们的虚荣心作祟,也有为了经济利益而推波助澜的商家,但要明白这是建立在侵犯他人权利之上的违法行为。”李旻如是说。“买来”的朋友圈,还值得“炫”吗?
债务逾期、被动减持、股权转让终止……金龙集团命运多舛猫妹翻了翻金龙机电之前的公告,发现其控股股东金龙集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股权质押和股权解押的频率就很高。按照正常情况推测,如果金龙集团资金流充沛,在股权解押之后理应不会太过急着进行新的质押。解旧押新,反而更让资金紧张的苗头显现。